5月12日下午,我校舉行了“三新”微論壇。我校10門學科的教師代表緊扣“聚焦關鍵能力,打造教學評一致性的智慧課堂”主題,基于學科的教學實際,交流實踐困境,分享實踐經驗,探尋突圍之策。
新教材新課程新高考實施背景下,研究并實現“教學評一致性”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關鍵。那么,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老師們收獲了哪些經驗,又有哪些思考呢?

吳瑋(歷史) 《歷史思辨教學下的智慧課堂初探》
吳瑋老師認為探尋歷史真相、總結歷史經驗、認識歷史規律、順應歷史發展趨勢是歷史學的重要社會功能。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歷史教師應該更加關注歷史學科的育人功能,更加關注學生歷史思維的培養,進一步改進教學方式,構建多類型的教學模式,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

朱靚(語文) 《種樹亦養人——打造教學評一致的高中語文智慧課堂》
朱靚老師認為種樹亦養人,她說“學,是學情;教,是教景;評,是評價!敝炖蠋熞浴斗N樹郭橐駝傳》為例,講述自己如何構建高效的智慧課堂。她利用匯教平臺,設計問卷調查,排摸學生已有的起點知識,再根據匯教平臺上的數據分析學生對該內容的掌握情況,通過大數據建立了過程性評價,實現精準教學。

干潔(物理) 《引智慧之水,入物教之渠》
干潔老師以“引智慧之水,入物理教育之渠”為題,從資源積累、備課上課、作業反饋、不足思考四個方面,介紹了我校物理老師們利用智慧平臺輔助教學的經歷和成就,也分享了感想和困惑。她提出智慧平臺的應用實現了教學模式的轉變,今后將從個性化教學的角度做進一步探索。

鄭淑萍(政治)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淺談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
鄭老師從“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出發,講述自己對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理解。她認為核心素養是指那些關鍵的、不可或缺的品質、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核心素養的獲得是后天的、可教可學的,具有發展連續性,也存在發展階段的敏感性。在教學中應當關注學生不同時期的生理、心理變化,適當調整教學方式與要求。

楊淑榴(地理) 《基于地理實踐力對比分析高中地理新舊教材及教學建議》
楊淑榴老師基于地理實踐力的教學思考,以地理新舊教材對比為主題,重點分析了新舊教材的“變”:即教材的組織形式從抽象到具體、學生能力從側重掌握知識到運用知識,并從四方面展開講述了新舊教材變化對今后教學的思考。

何安旗(數學) 《淺談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
何安旗老師在“三新”的背景下,聚焦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通過創設自然的問題情境、注重教材的深度閱讀、掌握合適的方法技巧、在解題中培養數學閱讀的能力這四個策略,充分發揮平板教學的優勢,打造教學評一致性的數學智慧課堂。

烏燕萍(化學) 《教學評一體化理念下的高三有機復習——化學視角看防疫》
烏燕萍老師從“化學視角看抗疫”,設計了一堂高三化學復習課。她以新冠疫情這一國際關注的公共衛生事件為背景,從居民生活到醫療研究,解讀出許多素養評價的素材,最終確定以抗擊新冠病毒的藥物合成為背景,讓學生參照江蘇高考試題,命制一道高考有機模擬題。這堂課的學習讓學生系統探究了面向高考實際的殺菌消毒原理以及有機藥物的合成與評價,給學生提供了將生活中的化學素養、研究過程與考試評價有機融合的機會。

周紅映(英語) 《確定目標 搭建支架 多元評價——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理論的英語寫作實踐探討》
周紅映老師基于“教學評一致”理論,將本論壇微話題的目光轉向高中英語寫作的實踐探究,提出了三個小貼士:一、明確教學目標核心地位,落實目標的可測性;二構建英語寫作支架體系,保障支架的操作性;三、創建反饋多元評價體系,促進評價的有效性等,從而幫助師生“突破盲目教學窘境”,確!敖虒W評一致”理論落地。

方愛玉(生物) 《基于學習者差異的高中生物作業分層設計與實施》
方愛玉老師以生物作業的分層設計為例,闡述了如何基于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并發放適合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分層作業,凸顯以生為本的育人理念,落實教學評一體化的課堂教學成效。

沈浚(技術)《教學評一體化的校本教材》
沈浚老師根據自己的長期教學實踐和積累,把教學相關的資料轉化為學校的校本學案。他結合教學評一體化,講述自己校本學案的編寫過程和體會,結合通用技術文理結合的特點,將配套教材制作成了音頻和相關的微課。

隨后,劉偉龍校長、夏宏祥書記為開展講座的老師們頒發了證書。

劉校長對本次論壇活動做點評。
10位老師立足于學科和學校實際,著眼于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從多個角度各抒己見,分享構建符合學科特點的教學評一致性的智慧課堂的經驗,劉校長說:“本次論壇的老師們都敢于實踐,剖析到位。精心準備的發言給大家帶來了很大啟發,大家圍繞教學與評價、思考與實踐、當下與未來、理想與現實、浪漫與夢想來展開交流!
(“惠利”青年教師發展研究會 趙蕓供稿) |